廉政好声音| 让好作风成为干部队伍新常态——从不动产登记窗口为民服务小事说起


2025-08-16  来源:武汉机关党建、市自然资源和城建局

       千年镜鉴照见初心路,当历史智慧融入现代治理,作风建设便有了深扎文明根脉的定力。在武昌不动产登记大厅一位办事群众不慎将装有房产证的手提袋遗忘在窗口。工作人员通过系统查询、电话核实,半小时内将失物送还。这本是服务窗口的寻常一幕,却在群众朋友圈引发热议:“现在机关的办事效率真不一样了!”群众朴实的感慨,折射出干部作风转变的深层脉动,点点滴滴窗口为民服务小事在改革的画卷间徐徐展开。

双轨并行重塑行政效能

       面对不动产登记领域长期存在的制度性梗阻,武昌区以问题为导向,首创“兜底保障+主动治理”双轨并行机制。一方面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建立“三单管理”体系(问题清单、责任清单、进度清单),形成疑难问题“全口径”受理兜底机制;另一方面组建由党员业务骨干构成的“昌小登”服务先锋队,构建“红色代办、专班攻坚、跨域协同”三位一体服务体系,形成窗口接诉、专班攻坚的闭环服务体系。在2025年1月16日胡敬东房产过户案中,窗口工作人员通过系统核查发现“一房两证”历史遗留问题后,立即启动双轨机制。“昌小登”服务专班运用“时空追溯法”,通过查阅历史档案、走访武昌区房地产公司、多方联系权利人张某,历时半个月还原历史事实,厘清“一房两证”的政策背景;发挥先锋队排忧解难的真心,全程跟踪的恒心,从问题接收到解决归档,实行“一事一策”台账管理,确保每个环节有人盯、有人管,用“钉钉子”精神啃下硬骨头。

打破跨省、跨国通办藩篱

       “原以为要跑2至3天的业务,没想到在武汉1小时就办结了!”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经办人戢先生在武昌区不动产登记窗口的惊叹,道出了万千市场主体的心声。当他办理河南省信阳市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变更登记时,鄂豫两省签订的“跨域通办”合作机制悄然发力。窗口工作人员将电子材料实时推送至信阳不动产登记部门,原本需要跨省往返数日的业务,通过线上审批、证书邮递的“云通道”,化作1小时的便捷体验。这不仅是武汉首例“跨省通办”涉企土地登记业务,更是全国不动产登记改革的生动缩影。当胡女士带着外籍委托人的房产过户材料来到窗口时,涉外文书英文专员董莹的专业服务,让跨境业务办理变得温暖而高效。视频核验环节中,董莹用流利的英语与海外委托人细致沟通,从身份确认到委托意愿核验,每个环节都精准到位。“原以为外籍委托文书核验会困难重重,没想到服务如此贴心。”胡女士的感慨,折射出武汉不动产登记服务国际化的进阶之路。改革不仅打破语言壁垒,更建立起覆盖委托公证、跨境支付、权证邮递的全链条服务,让海外人士在汉投资置业“一次都不跑”。十年改革征程中,武汉建成覆盖全国多个省(市)的“跨域通办”网络,依托区块链存证、电子证照互认等技术,让企业群众异地办事如同“网购”般简单,真正实现“进一扇门,办全国事”。

匠心精神雕琢民生温度

       在《武汉市城乡规划条例》实施前,不少城中村改造还建房已建成或开工,但相关规划建设手续缺失,像用地、规划、施工许可等手续不完备,导致无法直接办理不动产登记。王奶奶住在城中村,她的房子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却一直缺少一本房产证。为破解城中村办证难题,相关部门成立了专班,专班人员翻阅着泛黄的档案,仔细比对每一个信息,有些档案因为年代久远,字迹已经模糊不清,专班小赵就拿着放大镜,一点点辨认,在无数次的查找与核实后,他们终于找到关键证据链。当小赵把那本“迟到”30年的房产证交到王奶奶手上时,王奶奶捧着房产证,老泪纵横。她颤抖着双手,抚摸着那红色的本子,嘴里不停地念叨着:“盼了这么多年,终于盼到了。”看着奶奶激动的样子,小赵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夜晚,他坐在书桌前,在日记里认真写道:“原来我们守护的不只是证件,更是人间值得。每一本房产证的背后,都是居民们沉甸甸的期盼,我愿用我的努力,让这份温暖延续。”

杜绝“窗口蝇式腐败”

       小张是登记窗口的一名年轻工作人员,他对这份工作充满热情,也深知责任重大。一天,一位前来办理房产过户的大叔悄悄把一个档案袋塞到小张手里,小声说:“小伙子,我这手续有点麻烦,您多通融,早点给我办下来。”小张立刻严肃起来,把档案袋推回去,认真地说:“大叔,您放心,我们都是按规定按流程办事,不会因为这些耽误您的业务。您把材料准备好,我们肯定尽快处理。”大叔有些尴尬,但看到小张坚定的眼神,也明白了他的原则。为杜绝类似可能出现的“窗口蝇式腐败”现象,登记窗口依托区纪委监督机制,在窗口实行随机抽检办事录像、随机回访办事群众,每一个业务办理过程都被严格监督,公开透明。当一个个市民顺利拿到不动产证,开心地向他们道谢时,小张觉得自己的坚守无比值得。他知道,只有让好作风成为工作的底色,才能真正守护好群众的权益,书写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篇章。

       从“民膏民脂”的千年训诫到“区块链监督”的现代治理,作风建设始终是贯通古今的永恒课题。当不动产登记窗口的高效服务与干部好作风精神共鸣,当科技温度与赤子情怀交融,我们便读懂了好作风的本质——它既是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更是文明基因的当代显影。站在新征程上,唯有让好作风成为干部队伍的鲜亮底色,才能书写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政德新篇。


武汉市不动产登记中心维护 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信息中心技术支持
联系电话:027-82862106
鄂ICP备17027776号-2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2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