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高新区强化措施优化不动产登记


2017-01-05
        2016年1月18日,高新区作为试点单位在全市率先启动不动产登记工作。一年来,东湖高新区分局克服时间紧、任务重、基础薄弱的难题,攻坚克难、扎实推进、勇于创新,确保了不动产登记试点工作的有序推进。
东湖高新区不动产交易日均受理量约200件,不动产登记(含批量)日均受理量在400-500件,不动产发证(含批量)日均发证量在400件左右。截至2016年12月30日,东湖高新区分局共受理各类权籍调查案件70979件,占全市总量的四分之一;受理各类登记案件125018件,占全市总量的近30%;核发各类不动产登记证书(证明)143237件,占全市总量的20%;宗地入库1134宗、房屋自然幢入库6780栋、不动产单元入库280800户,档案扫描38702件。
为树立高新区良好形象,东湖高新区分局不断优化不动产落宗、交易、登记办事流程,不断改善服务质量,不断提升服务效能。
        一、落宗前置、缩短时限
前期试点过程中,采取“一次进件、一次出件、落宗内置”的业务办理模式。按照市局缩短办理时限的要求,8月8日东湖高新区分局对不动产落宗、登记流程和办理时限做了优化调整。将落宗设置在登记流程之外,为此重新梳理制定了不动产落宗、登记流程。对外统一承诺登记办结时限,对已完成落宗、资料齐全的标准件,按照市局要求,统一承诺登记办结时限为1个工作日和7个工作日。
        二、服务外包、提升服务
高新区不断创新管理机制,优化政务服务环境,通过服务外包方式向社会购买服务,着力建设两支队伍:一是政治素质高、业务水平精的审批干部队伍;二是服务理念强、协调水平好的帮办队伍,让专业人做专业事,不断提升不动产登记服务水平,为群众提供了更加充足、高效、优质、便捷的公共服务。同时,实现受理与审批环节有效分离,从制度上杜绝腐败滋生。
        三、多措并举、便民利民
        1、帮办服务、一帮到底。高新区对外公开承诺“四帮办”,即”帮办取号“、”帮办咨询“、”帮办指导填表“、”帮办审查资料“,坚持一帮到底,竭力服务办事群众。
        2、依托“互联网+”、开展网上预约。依托“互联网+”模式,高新区于6月1日正式开通网上预约办理机制,群众可通过“智慧光谷APP”、智慧光谷政务服务网的网上办事大厅主页进行15天(日历天)内的事项办理预约服务,预约成功后,可到政务大厅自动终端刷身份证打印单号,即可优先去窗口办理,切实减少群众排队等候时间。
        3、坚持“实名取号”,杜绝中介机构以号谋利。实行“实名取号”模式,要求必须是业主本人(或委托代理人)持有效身份证,通过窗口发号工作人员的核查之后才能取号,杜绝一切中介机构以及不发分子倒卖“黄牛号”,切实保障群众公平、公正的相关权益。
        4、延时服务、按时办结。自开展不动产登记以来,高新区始终遵循“不限号、不超期”的原则,一方面窗口工作人员通过延时服务确保每一位办事群众可以当天取号、当天受理;另一方面后台审批人员不断提高审批效率,加班加点确保各类案件在承诺的办理时限内按时办结。
        5、优化窗口设置。以登记、交易及规划作为划分点,不动产登记窗口分别设置在一楼A、B两区受理各类业务,设帮办咨询台2个(一楼A、B区各1个)、各类窗口42个。考虑到交易与登记的关联性,设置4个综合受理窗口,实行交易、登记一次取号,一次受理,内部流转,减少群众取号次数。
        6、分流取号。在政务大厅A、B区为不动产登记业务分别配置了一台综合取号机,在办事企业、群众人数较多时,随时启用分流取号模式,通过分流排队、帮办取号等方式,有效缩短取证、抵押注销等办事企业、群众排队等候时间。
        下一步,东湖高新区分局将进一步加快不动产权籍数据清理和预处理工作,不断压缩不动产落宗办理时限,力争做到多数案件立等可取,少数案件1-3个工作日办结;充分发挥高新区国土、房产合一的机构优势,进一步优化不动产交易、登记业务流程,优化交易、登记信息平台,力争做到全部案件“一套资料、一次受理、内部流转”,3-5个工作日办结。高新区将不断创新政务服务方式,提升政务服务水平,提供更加人性便民的服务举措,力争做到全市、全省,乃至全国一流。
(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分局 供稿)

武汉市不动产登记中心维护 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信息中心技术支持
联系电话:027-82862106
鄂ICP备17027776号-2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2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