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砺剑试锋芒,智慧登记谱新章。作为全国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首批试点区域,自颁发武汉市首本《不动产权证书》以来,武汉东湖高新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不动产登记历经淬炼,构建起“云端协同、跨域通办、服务到家”的全链条服务体系,企业群众办事体验实现质的飞跃。这场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核心的改革实践,不仅重塑了不动产登记服务的时空维度,为不动产登记改革提供了鲜活样本,更成为光谷十年巨变的生动注脚。
数字革命突破时空登记:从“面对面”到“屏对屏”
十年前,在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实施之初,群众办理业务需到现场进行面签,尤其是对于身处异地的申请人,往往需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往返奔波,跨境办理几乎难以实现,给群众带来极大不便。十年后的今天,东湖高新区作为不动产登记“云平台”首个试点单位,2024年创新推出云端服务大厅,彻底打破了这一时空限制。通过“远程视频+电子签名”技术,实现了不动产登记业务的“屏对屏”办理。
当身处澳大利亚的张女士和美国左先生通过手机视频同步完成不动产登记时,标志着东湖高新区不动产登记实现了“一屏链全球”,解决了跨境办理的难题。正如张女士在视频中感叹道:“没想到远在异国他乡也能如此高效完成过户,东湖高新区的服务真正跨越了山海!”
这一“时空压缩效应”不仅体现在跨境办理上,更让所有不便到场的群众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便捷。告别了以往需本人到场,免去了公证委托的烦琐,极大地节约了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让群众足不出户即可通过微信小程序视频协同办理,目前“云平台”已累计受理业务800余件,其中含跨境登记50余件,真正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直播革新政务模式:从“纸质指南”到“沉浸互动”
不动产登记作为重要的民生服务事项,其政策执行效果关系群众切身权益,传统纸质办事指南动态更新滞后、传播覆盖有限,导致政策的宣导效率不足,群众普遍对登记流程、材料及相关政策缺乏系统认知。东湖高新区紧跟数字化转型浪潮,探索新型宣传渠道,推出“政务+直播”模式,将不动产登记窗口搬进直播间,利用直播这一链接群众与政府实时互动沟通的“新窗口”,就群众关心问题和高频业务的政策进行宣传讲解,让群众广泛知晓。
“不动产登记+直播”通过“云游大厅”实时直播展示业务办理全流程,工作人员化身主播带领观众沉浸式体验不动产登记业务的各个环节;“政务开讲啦”专题直播就高频问题实时互动,弹幕答疑成为服务新通道。
这种直观、生动的宣传方式,让群众对不动产登记流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可视化+互动式”服务,让群众通过镜头沉浸式体验到窗口办理整个业务的过程。群众在直播间纷纷留言:“以前办证像走迷宫,现在看直播就像有了导航,清晰明了!”直播内容的可回看性进一步推动了不动产登记服务的透明化和高效化。群众可随时通过“光谷政务”视频号观看直播回放,了解不动产登记业务的最新动态和政策解读,有效提升了不动产登记服务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科技扩展查档服务边界:从“窗口跑”到“指尖办”
以往查询和调取不动产原始档案需到窗口提交申请材料,审核通过后才能拿到查询结果,对于急需档案的企业和群众来说,这种传统的查询方式无疑增加了时间成本和精力投入。针对传统查询调档的痛点,东湖高新区于2023年率先推出不动产原始档案线上查询服务,这一举措让群众足不出户即可查询并下载不动产原始档案。
同时,企业破产管理人、利害关系人线上查询端口的开通,既提高了查询效率,又有效节约了司法资源,有力防范不动产转移的风险,切实提升破产办案质效。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将享受到更加便捷、高效的档案查询服务,“窗口查”“机器查”“网上查”“手机查”等多元化的查询模式不仅满足了不同群体的需求,更让不动产登记服务边界得到了无限延伸。正如一位企业负责人所言:“以前查档要跑断腿,现在动动手指就能搞定,真是省时省力又省心!”
硬件织网构建“15分钟便民圈”:从“一部电话”到“服务到家”
十年前,不动产登记窗口仅有的一部固话是唯一的线上咨询通道,随着业务需求的激增,电话咨询因时常占线,群众体验较差。自2021年成立云呼叫中心以来,从1个流动客服人员增加至6个专职客服坐席,大大减少了排队情况,群众体验感显著提升。近年来,不动产登记邮箱在线接收资料预审,智能客服“AI能助”24小时在线咨询,网上办事大厅在线留言问答等线上服务网络全面铺开。
关东街道市民服务分中心的设立,让不动产登记服务延伸至社区“神经末梢”;自助服务区配备的办证机、缮证机、房查机等集成式自助终端硬件设施,实现“24小时不打烊”服务;在政务大厅和公证机构设立“不动产登记+公证”便民窗口,积极打造“多点可办”“就近好办”的“一站式”服务体系,线下服务网络覆盖至“最后一公里”。
“不动产登记直通车巡回上门”进一步深化了“不动产登记+N”服务矩阵,已实现不动产登记+民政部门、金融服务、企业服务、公证服务、社区服务、园区服务、街道服务等13处的延伸工作,累计开展巡回服务400余场,覆盖百余个社区,让不动产登记服务触角延伸到群众身边。织密线上线下“两张网”,企业群众在“家门口”即可享受“一站式、零距离、高效率”的登记服务,真正实现“少跑快办”,赋能不动产登记服务水平提档升级。
机制创新激活企业动能:从“材料减负”到“流程再造”
不动产登记涉及的测绘事项分散,需多次提交材料,传统的审批模式不仅增加了企业和群众的负担,更影响了不动产登记的效率和质量。东湖高新区整合了不动产登记测量在内的155项测绘事项,实现“一次委托、联合测绘、成果共享”,全流程测绘时间压缩三分之一。这一创新举措不仅减少了企业和群众的重复提交材料次数,更提升了测绘成果的共享效率。同时,全省首推“1:500报建地形图”免费提供,进一步降低了企业负担,更好地服务项目落地。
在审批流程方面,2023年推出的“九证同发”高效审批模式助力企业尽早开工,实现土地交付和不动产登记的“一站式”服务,“交地即交证”为项目建设按下“加速键”。这种“流程再造”的方式,让不动产登记审批更加高效、便捷。此外,共享数据实现“免提交”,31类政务数据“一库调用”;容缺受理、告知承诺制等机制常态化运行,进一步提升了服务效率。
改革铸就“光谷速度”:从“多头跑”到“一站办”
实行不动产登记制度之初,群众办理业务需辗转多个部门,提交多份纸质材料,耗时数天甚至月余。如今,东湖高新区已形成“一窗受理、并行办理、税费同缴、即时领证”一站式服务。电子证照互通互认全覆盖,群众“亮证”更便捷。水、电、气、网、有线电视等公共服务一并纳入“一件事”集成联办,“多头跑”的模式已彻底成为历史。
以二手房带押过户为例,2023年9月,东湖高新区不动产登记完成了全市首笔跨行“带押过户”。通过“抵押权设立+转移登记+抵押权注销”三合一登记,1小时内即可完成登记、核税、缴费、制证全流程,从“苦等月余”到“立等拿证”,带押过户累计受理400余件。
从最初的“属地办理”,到逐步实现“同城通办”“跨域通办”,再到武汉都市圈不动产登记一体化协同办理,东湖高新区不动产登记不断打破行政边界,通过“异地申请、属地审核、协同联动”的机制,实现“就近办理,一次办成”,自2022年8月以来,跨域办登记扩大至7省24市,办理跨域业务300余件。
十年来,东湖高新区不动产登记改革成效不仅体现在业务数据上,更体现在群众的口碑中。东湖高新区不动产登记改革从“纸质流”到“数据链”的蜕变,实现了从“多头跑”到“一站办”。这十年,是不断探索的十年,是锐意进取的十年,更是硕果累累的十年。
十年改革路,初心映芳华。站在改革十年的新起点,东湖高新区不动产登记窗口将始终以群众需求为锚,以科技创新为帆,持续提升服务质量,拓展技术应用场景,朝着“零材料、零跑动、零时限”的目标迈进,擦亮不动产登记改革“光谷品牌”,书写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